close

歡迎光臨「荷游」。
您現在閱讀的是「荷游」的第一篇文章。

請按下「繼續閱讀...」


 

首先先來談談「荷游」名字的由來吧!
「荷游」名字的由來是取自《詩經》鄭風篇〈山有扶蘇〉

    山有扶蘇 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 乃見狂且
    山有橋松 隰有游龍 不見子充 乃見狡童

千萬不要因為「荷游」出典自詩經就以為它多有意涵,一點也不。
荷華,即「荷花」;而游龍,即「紅蓼」。兩者都為水生植物。
荷華、游龍是這首詩中兩個意象鮮明的水生植物。
我不取「扶蘇」、「橋松」,是因為他們在此篇中有著比較剛陽的意象。
映襯的「荷華」、「游龍」乃隰中之物,代表者相對陰柔的意象。

這是一首大膽的言情詩,但卻帶著一絲詼諧。

我要申明的是,在詩經中這並沒有特別喜歡這一篇。但是這一篇有一個很有趣的詞彙——狡童。

「狡童」在詩經中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辭眼,尤其在鄭風篇中更是有一篇其篇名即為〈狡童〉。但是比起〈山有扶蘇〉,我不太喜歡〈狡童〉。狡童的語調過於直接,讓人不禁覺得說話者是一個麻煩的女人。

我最討厭麻煩的女人了。

〈狡童〉中的女孩其實聽起來還不錯,但是這些意象出自於女方之口感覺總是有點怪怪的。有種 一方面說「使我不能餐兮」、「使我不能息兮」,但抱怨倒還滿會抱怨的嘛! 的感覺。

〈山有扶蘇〉的語調就不大一樣。說話著依然是女方。一面欣賞著風景、對景物有所感觸,一方面對男方開玩笑。批評他笨拙、批評他不夠穩重。

如果你認為我語調很認真、見解夠精闢,請你按一下上一頁或是任何連結,趕快離開吧!
接下來的東西會讓你大失所望。……而且很糟糕……。




如果你有很認真的閱讀、思考,你會發現至少兩個問題:
1. 為什麼我要選有「狡童」這個詞的詩?
2. 為什麼我要陰柔的「荷華」、「游龍」,而非較為陽剛「扶蘇」、「橋松」?

我不會直接回答這兩個問題,但是當您看完整篇文章後,相信您應該會懂。



繼續討論〈山有扶蘇〉和〈狡童〉中說話的女方其實不是重點,
重點是,比起〈狡童〉中的狡童,〈山有扶蘇〉中的狡童比較符合我心目中的「理想正太」。

我要強調一下,「狡童」中的「童」義近「僮」,如「書僮」等,並沒有限定是「兒童」,反而比較強調性別是「男性」。真的要翻的話,應該是「(年輕的)男生」。

〈狡童〉中的狡童感覺起來比較沒有正太感,而是一個有點年紀的「兄貴」。
因為女方的語調、思考太幼稚了,實在會不由得覺得對方應該是像大哥哥一樣的角色,一直放縱著這個無理取鬧的女人。
相對的,〈山有扶蘇〉中的女方很成熟地對他的男友開玩笑,給人一種對方是個「可愛的小正太」的感覺。

所以我其實只是想表達「正太」的意象罷了。

其中「狡童」的「童」多多少少還是透漏了對方年紀有限的事實,
至少確定對方不是個中年男子,有助於表達正太的意象。

第一個問題解決。

接著來分析結構。
基本上的結構是「強正,強負;強,弱」然後重複一遍。

看不懂我在說什麼是很正常的,我這樣寫你看得懂才怪。

因為前四句和後四句結構相同,我只分析「山有扶蘇 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 乃見狂且」。
基本上前兩句「山有扶蘇 隰有荷華」是陰陽兩相對應,有才子佳人的感覺。所以我稱之為強正、強負。
而後兩句「不見子都 乃見狂且」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。前者為理想,後者是實際狀況。故我稱為強、弱。

我們來整理一下:
  強正,強負;強,弱
提出公因數
  強(正,負);強,弱
漸進行為省略常數
  正,負;強,弱
以符號表示
  +,—;+,—

就在你心理想說「這啥鬼啊?!」的時候,我們已經整理出來了。
還原一下每個符號代表的句子:
+:山有扶蘇、不見子都、山有橋松、不見子充
—:隰有荷華、乃見狂且、隰有游龍、乃見狡童

瞧!正太…喔,不,我是說狡童,就跟荷華、游龍在同一個分類裡了!
更簡單的說,前兩句是指標,只是你要看第三具還是第四句。荷華、游龍等物告訴我們要看陰性的第四句,是故,我們找到了狡童。

就在大部分的人還不知道我在這裡唱哪國的戲時,我也已經把這兩個問題回答完了。

簡而言之,這個名字只是即委婉地引出「正太」罷了。無論如何,歡迎來到荷游。



另外附帶一題,這個網誌可能會出現一些糟糕的東西。自認為還小的朋友們,請稍微注意一下喔!




……第一篇文就這麼糟糕好嗎?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tohsevoli 的頭像
    atohsevoli

    荷游

    atohsev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